我国普惠金融取得长足进步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第一个普惠金融发展五年规划收官之年。在近日举行的“数普惠新金融——第三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围绕第一个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实施阶段的成绩和经验,多位业内人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推进下,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长足进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当前,普惠金融已经深入人心,成为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

展望未来,“十四五”时期普惠金融事业向何处去?将面临哪些新问题、新机遇?

让弱势群体得实惠

“普惠金融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统筹解决好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扶贫协调处处长陈元浩阐述了自己对普惠金融的理解,所谓“普”,指金融服务要广覆盖、全覆盖,重点向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所谓“惠”,指真正让弱势群体得到实惠,以优惠价格提供金融服务。

让弱势群体得到实惠,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专家的认同。李扬表示,当前普惠金融的体系更加健全、覆盖面持续扩大、产品服务多元化、消费者素质显著提升,但仍存在发展不均衡、区域不均衡、城乡不均衡、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不均衡等问题。“不发达地区最需要普惠金融。”李扬表示,农村金融也相对薄弱。

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利用新技术开展金融创新有助于推进普惠金融,但也要注意“不能因为技术发展使金融更加复杂,尤其要警惕‘数字鸿沟’使部分老年人因技术发展没法接触金融。”

此外,王兆星也以其调研发现为例说明,目前虽然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都非常重视普惠金融,尤其着力加大对“三农”、小微信贷支持,但实践中仍存在“农户贷款难”“银行不敢贷”问题。他表示,由于粮食种植受自然灾害影响大,且粮食价格波动幅度大,存在周期性,加上农民资本实力相对薄弱,抗风险能力弱,“不敢贷”现象较多见;而风险控制的要求也使得基层银行机构发放贷款非常谨慎。他提醒,不能忘记发展普惠金融的初心——“为了让很难接触金融的弱势群体更加便捷、经济、实惠地获得金融服务。”

技术赋能提升质效

王兆星表示,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要强调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因此,从银行角度讲,要着力解决风控的技术、工具、手段问题,既要尽职尽责,也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所谓数字普惠金融,泛指一切可以通过数字科技手段来推动的普惠金融。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表示,要利用金融科技赋能,助力精准扶贫提质增效。“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农户精准‘画像’,对各种扶贫需求的精准识别,灵活高效地配置扶贫资金资源。”潘光伟介绍称,如工商银行建设了专门用于扶贫资金管理的区块链平台,实现扶贫资金从审批到拨付的全流程透明使用、精准投放和高效管理;建设银行持续深化科技赋能,以数字化技术推动乡村治理转型,创新开展“云生产”劳务扶贫模式,推动贫困户通过劳动增收致富,打造“造血”式扶贫典型。

微众银行监事长万军介绍了该行解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融资需求的方案。“我们的解决方案基于金融科技能构建出一种全新的小微业务模式,即在客户端让更多小微企业平等地获得金融服务的同时,在银行端实现风险可承受、成本可负担、发展可持续,我们将其称之为‘微业贷模式’。”

本次峰会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的主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机构的传统金融服务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同时也加速了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疫情防控期间,银行机构线上业务的服务替代率平均水平高达96%。而《报告》提出“无接触”的互联网带宽已成为当前支持小微企业的重要途径。

完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和生态体系

除了技术赋能,各部门、各机构之间加强配合,完善有竞争力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也是推动下一阶段普惠金融工作不断深化的重要方面。

王兆星认为,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和财政系统要发挥合力。监管部门应该督促基层银行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指导当地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更好地发展普惠金融;同时,地方政府应建立企业、家庭、个人的信息整合与共享平台,为种植户、养殖户提供融资担保。

李扬建议,要深化中小银行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他特别提出,在普惠金融领域,可以探索建设权益类的融资机制,重视农村地区合作金融需求。

人民银行消保局副局长尹优平表示,金融机构要把握“十四五”发展机遇,而普惠金融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要完善有竞争力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坚持市场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广覆盖、有差异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分类、分层次满足不同普惠群体的金融需求。

此外,尹优平表示,要完善有深度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完善支付、征信、担保、破产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优化与普惠金融相关的法治环境,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浪潮下,完善数据资产产权、交易流通制度和标准。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